为了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beat365领导周密部署全院师生开展乡村振兴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beat365服务乡村振兴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研究、传承、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源四平戏;二是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畲族技艺传习系列活动;三是加强与乡村各级政府和合作,从各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四是发挥科研平台的研究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五是通过志愿服务,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把艺术之美带入乡村。
一、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2018年7月17日,beat365与政和县杨源乡政府签订《政和县杨源乡政府与beat365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旨在通过校地合作将乡村振兴融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创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科技、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为推动相关项目开展,7月13日-7月24日,beat365组织学生在政和县杨源乡中心小学开展“暖风支教”活动,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杨源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开设素描基础、风景色彩临摹、贺卡制作、布包制作等课程。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18年8月23日-26日,beat365的党委副书记吴洪辉、陈栩副教授来到南平市政和县杨杨源乡禾洋村,为抢救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古戏服做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和调研。禾洋村现存18套四平戏古戏服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杨源乡四平戏戏服重点考察了以下四点:一、调查分析了杨源乡四平戏服装的织物及织物结构;二、归纳整理了杨源乡四平戏服装上的图案纹样、装饰的工艺和手法;三、测量了杨源乡四平戏服装的尺寸数据;四、记录了杨源县四平戏服装的穿着方式和过程。目前,beat365已组织团队开展四平戏戏服研究专著编写、四平戏戏服系列创新设计等科研工作,对保留的乡村传统服饰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服饰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beat365杨源乡四平戏的调研与社会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光明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转载。
三、 面向福建省各畲族乡村开展畲族技艺传习系列活动
畲族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老艺人的陆续辞世,畲族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畲族技艺传习”项目组,由beat365陈栩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15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蓝雅菁同学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旨以“精准扶贫”和“文化振兴”为使命,项目深入福建省具有红色背景的畲族乡村进行考察、调研、学习,运用畲族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畲族蓝染、畲族刺绣和畲族纺织工艺等设计并制作文创产品。项目组成员
用知识和本领帮助革命老区乡村脱贫致富,用创新创业项目助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畲族技艺传习项目组已与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闽侯县文化馆、永泰县岭路乡潭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等福建省多个畲族乡村签订了合作协议。畲族技艺传习服务畲族群众百余人次,开发畲族元素文创产品75批次,申报外观新型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畲族技艺传习系列活动获得广泛媒体报道和转载,其中《福建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网、新华网、福州新闻频道、光明网等媒体均对畲族技艺传习活动做了专题报道。
12月2日,beat365陈栩副教授在闽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元芳和统战部部长路琴的带领下赴嵩口镇月洲村,开展“书香扶智传递爱心,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在月洲村公益图书馆介绍了畲族技艺传习项目,展示畲族技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四、科研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我校纺织服装学科建设,2018年11月20日,闽江学院成立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挂靠beat365。
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践行中央文化振兴的使命任务,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被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地域特色服饰(包含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湄洲女服饰、客家服饰、福建地方戏戏服及其他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纺、织、染、绣等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弘扬、普及与推广。同时,新建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有助于突出beat365特色,推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教育、实践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五、乡景设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beat365“奋斗青春,筑梦乡村”政和杨源实践分队、永春壶永实践分队分别在杨源中心小学、壶永老人幸福中心开展墙绘活动。杨源中心小学实践分队队员通过13天的墙绘,将四平戏、英杰庙、倒栽杉、古民居、鲤鱼溪等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内化与心,外化于学校白墙,身体力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永春壶永实践分队为期6天的美丽乡村墙绘活动在当地老人幸福中心外墙开展,墙绘创作取材于当地村容村貌,结合敬老主题,展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倡导着尊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六、2019年工作计划
今后畲族技艺传习项目将从不同层面传承畲族民族文化
1 、福建畲族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的中、小学学生
开展畲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对畲族中、小学生的系列培训培养畲族技艺的传承人。
2 、具有红色背景的福建省畲族乡、村畲族群众
项目组对接福建各地畲族乡、村、镇,通过对畲族乡村群众的系列培训,构建畲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培养乡村层面的传承人。
3 、对服饰手工艺感兴趣的青少年和都市白领等
依托闽江学院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面向都市白领、青少年都是传统技艺传习的潜在群体,开展免费培训,培养他们对服饰手工技艺的兴趣,播下畲族技艺传习的种子,培养社会层面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