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20日初试,3月24日复试,考研离我并不太远。甚至可以说,录取通知迟迟未出,这件事还没有划上句号。因此,考研感悟还需要时间来沉淀,现在能想起的,只是些许无法连缀成文的细节,提笔记下来,希望能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1、为什么选择考研?
之所以先说这个问题,是因为考研前夕,我一度怀疑考研的意义,然后不想上考场。
哲学专业的学生在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比别人多一些危机感,然后早早树立起考研目标或者做好职业规划。在学院考研蔚然成风的大环境下,我很快就有了考研的念头。当时原因特简单,就是我想当老师,而在高等院校教书必须有所专长。此外,如果退一步选择考公务员,高学历不会吃亏,如果去做编辑记者,多念些书总是没坏处的。
考研期间一度求职,亲身体验到哲学专业就业的难处,开始考虑有没有继续念哲学的必要。我觉得,我念了四年哲学,最大的收获便是心性沉静下来,学会思考,而这正是设置哲学学科的初衷吧。因此我还有必要为看不清的就业前景接着花三年的时间吗?当考研越来越接近,你的生活中只剩下考研这一件事,而你还在怀疑这件事的意义时,惶恐可想而知。我是在众人的劝说鼓励下,硬着头皮坚持考完的。
再后来想读研,是因为钱穆先生的一段话。大意如下:这一份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累积起来的,是前人经过热心的努力和无穷的劳苦而产生出来的,我们应好好的接受、珍惜并增加它,直至有一天忠实的交给我们的孩子。我们共同创造出永恒的东西,这便是我们这些会死亡的个人所以成就不朽的唯一方式。坦率的说,我从未想过不朽,但在看到“增加”这个词是,我感到很惭愧很惭愧。一直以为自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不曾接受多少,更不要说增加了。我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能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做点事。
边走边想,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因此,在考研、求职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的你,在没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考研吧。或许看起来你浪费了五个月(9月到次年2月)的求职时间,但之后有更长的时间让你掌握读研或是求职的主动权。
2、选择学校
我选择北师大,一是因为我觉得我会在南方呆一辈子,那么应该去北方念几年书,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是首选。二是在北京的几所名校里,北师大口碑甚佳。三,北师大这所百年老校,名声未必及得上国内其他高校显赫,但它有它的文化底蕴。我所喜欢的一个专栏作家在北师大念了七年书,她说,毕业于北师大,就像生在一个不富贵但家教良好的人家。呵呵,温和的北师大,跟我温和的脾胃很相投。
我没想过建议别人考什么学校,但在选择学校之前最好能考虑以下因素:①了解你有意向考的学校的历年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录取比例,划定的分数线(尤其是英语线,因为总分数线低的学校未必好考,或许是题难,或许是压分厉害,这个参考价值不大吧)。②了解这些学校的导师、研究方向。如果你对他们的研究方向全不感冒,还是不选为好吧。③打听我们院的老师与这些学校有没有学术联系。我们院的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推荐不遗余力,如果他们能照应你,会让人安心很多。④跟考上这些学校的师兄师姐联系,他们对你的复习能提供有效的建议,对获取考研书目、真题、笔记等往往也能提供帮助。⑤最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估测自己现在的水平,以及复习几个月后能达到的水平。选择一个自己有信心考取的学校。考研贵在坚持,而之所以能坚持下去不放弃,是因为有信心在某一日达到目标。
10月份考研报名,因此不急着做选择,在此之前打好英语基础,多涉猎专业方面的各种著作。如果某一天选择了,那么不要后悔,坚持到底。
3、关于专业
我不跨专业是因为喜欢,且与我的工作意向不相冲突。
我有同学从哲学跨中文,考了380多分,也有同学从经济学跨考古学,考了350多分(分数线是330分)。
跨与不跨没有一定之规。喜欢这个专业然后一直念下去固然省心,不喜欢的话换个赶兴趣的也无可厚非。关键还是在兴趣两个字。我这两个考中文、考古学的同学是为了圆高中时代的梦想,他们在大学里没有放弃过练文笔,但文史方面的书。而你,如果在离考研只有一年的时候,放弃你没认真学国的本专业,选择一个你不曾深交的专业报考,那么请你慎重地想一想,你是否真的对它有兴趣。
4、考研盟友
考研的时候,你比平时坚强。整日整日、不管寒冬酷暑、早出晚归上自习,这是你以前没吃过的苦,你都扛下来了。考研的时候,你比平时脆弱。在付出那么多的时候,你会失去下考研决定时的那份洒脱,你会特别期待有好的结果。也学那阵子你做题的正确率特别低,也许是碰上其它不顺心的事,你一下子就觉得沮丧了。如果有一个考研盟友陪你,你会比较快地走出低谷。盟友的鼓励比非考研人士的支持更有力量,因为你的问题他(她)可能也经历过。
你的盟友可以是:曾经并肩做战过的伙伴(比如高三同学),跟你考相同学校或相同专业的人(你可以快捷有效地获取考研资讯;你知道还有人在为共同目标努力,非孤军奋战),你自习教室的人(融洽的氛围对你很重要),诸如此类。
在考研奋战的那四个月里,我的盟友们对我的照顾,不仅温暖了我辛苦考研路,也温暖了我益友的人生记忆。
5、考研计划&备考阶段
我习惯有计划、有条理、从容不迫地去完成一件事,但在四月底制订的考研计划,因为学年论文、期末考试、实习、挑战杯等事拖延到九月底才开始施行,仓促备考四个月,我有很多遗憾。
在我看来,4~7月,为备考第一阶段,这个时候你应该慢慢养成每日上午、下午、晚上都去上自习的习惯。在大三的最后时光,你应该还有许多事需要应付,比如学年论文、期末考试、实习等等,这些其实都很重要,用点心思把它们做好。还剩下的时间,背考研单词,看专业方面的书。如果在此之前的两年半你都没有学哲学的话,那么你现在应该翻翻教材,对它形成一个大略的轮廓。如果你基础扎实,那么泡到图书馆里,读一些大家之作,这对你的视野,以后看问题的角度等,绝对有益处。
七八月间,考试大纲陆续出来,也没有其他杂事牵绊了,你也得正儿八经地备考了。根据自己的生理时钟,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制定周密的政治、英语、专业复习计划,并根据进度不断调整。最迟至十二月初,你该完成的任务有:英语单词背完了,对基本的语法掌握了(这两项是基本功)。做了一些阅读,效率还不错。政治已经看了一遍(学哲学的人一般都不会认认真真地复习政治,但无论如何,你得把政治经济学部分弄懂,这一部分我们还是不怎么熟的)。专业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所谓认真,是指你把报考学校的主要书目看了,看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找老师、同学讨论了,对此书中观点不赞同的地方你参考同类其它书籍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作了笔记。这个时候你并不着急上考场,因此没必要匆匆忙忙地看书,全信书。从从容容地思考,最好能形成你自己的东西。
(ps: 之所以提到主要书目,是因为据经验总结,一个学校不论列出多少个参考书目,都有重要的一本,如北大中哲主要考北大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山大学逻辑学参考书目六本,也只重点考了第一本。其他的书目都是开阔视野的,是从事这一行研究的必读书目,但在复习备考是可以放松一点。
要看一下同类其他书籍,是因为不同书目有不同编写重点,也许参考书目写得很略的地方正是考试重点,看看其他可以补漏。另外,同一类书内同不会相差太远,所以你未必要看它的参考书目,选一本写得更好的,更合自己胃口的书认真看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后还是得把参考书目翻一翻,以北师大中哲为例,它的马哲书目是北京出版社的马哲原理,但人大出版的马哲原理最为经典,选择后一本读应付考试也不会有问题。它的中哲书目是北大出版社的中哲史和资料选辑,此中哲史语言平白,资料详尽,但若能参以高教版的《中国哲学教程》(并不全面,但条理清晰,历年考试也有涉及上面的一些东西,以及周桂钿先生编的《中国传统哲学》更好)
12月至元月考研这一个多月,是考研备战的最后一个阶段。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一阶段没把握好,你得到的就是木桶效应,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在身心状态俱佳的情况下迎接考试很重要。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背英语作文(主要是模板和经典句),做英语真题(建议黄皮书的卷子),有时间还做做模拟题(建议高教版的《英语参考书》或是《最后八套题》,据说去年压中翻译了)。政治考点把它过一遍,做做真题,熟悉答题套路,并做做模拟题,了解时事。政治是一门短时间冲刺可以的高分的科目。专业复习,不管原来铺得多宽,现在都得全面收缩。把指定书目再翻一翻,查漏补缺,圈定重点认真看看,把自己的笔记都温习一下。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备考缺失了最后一个阶段,以致我差点与北师大失之交臂。我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不要留下这个遗憾。还是那句老话,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6、初试之后
考完之后,好好休息几天。等自己完全从考试状态中解放出来后,冷静回忆自己的答题状况,给自己估一下分(这个时候估分应该还比较客观),如果连估出的最高分数都难以达到报考学校的录取线,那么最好准备一下求职简历,关注求职信息。如果有复试希望,那么把初试时该读,但没有认真读的书好好翻一翻,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
我初试后,感觉很不好,知道自己决计考不上公费了,然求职又没有方向,都不知道怎么办,结果什么都没干。到这学期来做求职简历,准备复试,写期末考试论文,感觉什么都比别人慢了半拍。
7.06 提前考研失败的原因:
①侥幸心理。别人告诉我说考本校研,基本不用准备专业考试。当我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时,考研已经迫在眉睫了。经此一败,我深深地为以前考试依赖划重点的行为感到可耻。而之后,报考北师大,没有可联系的老师,却也不曾因此慌张。
②不自信。我没有充分地准备,所以完全没有信心成功。正如一老师开导我的,一个人在自信与不自信的状态下发挥出来的水平,有天壤之别。
③信息闭塞。一个人考研,大忌。
④英语方面,没有系统地背单词。英语语感很重要,有语感做题正确率就高。但词汇量不大,对一篇文章大意都不理解,仅凭语感做题,过一阵子就会陷入一个瓶颈期,即做题的正确率非但不能再提高,反而是下降趋势。要突破瓶颈,必须记单词。这一年考研以英语差分数线两分结果告失败,致使我在来年的备考中对英语不再掉以轻心。
8.07考验给我最深刻的感触
坚持就是胜利。
初试的时候,如果我不动摇,我相信自己会考得更好。
复试的时候,有一个考366分的男生一直没来,还是院办打电话催他来的。据说,该考生让师姐打听排名,师姐弄错了,告诉他是倒数第一。然后复试笔试感觉又非常不好,于是迟迟没来。其实他排名第三,挨在他后面的是363、360、350、348、346、330多。他本来拿公费完全不成问题,但面试时复考官问他:如果是自费,你来不来?在他没来的时候,我清晰的听到有人嘀咕:他不来,我们这些人就保险了。
竞争很激烈,而坚持,就是胜利。